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版 | ENGLISH |
YOUTH
群团工作
陈冬
背负地勘使命,肩扛潮喷无码免费视频责任,风雨兼程二十载。
牢记“四特别”,践行“叁光荣”,
背井离乡,风餐露宿,踏遍祖国山山水水。
走出家门国门,无尚荣光,
串串足迹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人民的目光。
他用朴实的语言、平凡的行动,
仗量着一个地勘人的精彩与卓越。
他就是来自华北地质勘查局第四地质大队地质公司地勘院高级工程师、技术负责人——陈冬。
陈冬,男,1972年生,199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中共党员。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始终奋战在野外一线,先后在中国青海、新疆、内蒙等边疆省份和塞拉利昂、几内亚、老挝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矿产勘查工作,挑重担,打硬仗;舍小家,为大家;冲在前,干在先。勇当地质工作“国家队”的主力军、先行军,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地勘事业的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
一、挑重担,打硬仗,攻坚克难名扬塞拉利昂
海外地质找矿是国家战略,出国找矿也是许多地质工作者的梦想,可是真正实施起来却让大家面露难色、心有余悸。陌生的地域环境,凶险的安全条件,复杂的成矿背景,都让同志们望而却步……
临危受命,毅然走出国门。塞拉利昂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其南方省枫叶红矿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蚊虫肆虐,疾病流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2013年12月,眼看临近年关,大队在塞拉利昂枫叶红铁矿勘查项目急需一名技术负责人。按照前期经验,符合条件的技术人员不多,大队根据项目现场实际环境,第一时间想到了政治素质硬、工作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陈东,在征求陈冬同志的意见时,他只说了一句“单位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此后他便毅然地走出国门赶赴非洲塞拉利昂项目部。
攻坚克难,勇创地勘佳绩。陈冬白天冒着炎炎烈日,行走在各个机台和地质工作组,汗流浃背指导钻孔设计与施工技术,晚上又马不停蹄的整理地质资料,解决施工难题。由于长时间高负荷工作,身体机能严重下降,加之蚊虫叮咬,陈冬染上了疟疾。整天无法进食、滴水不进,畏寒高热、剧烈头痛,整整一周不能下床。但陈冬同志依然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打着吊瓶,强忍病痛,通过研究矿区的地质背景与成矿地质条件以及矿体的产出特征与分布规律,一举解决了矿体对比连接的大难题,极大地增加了矿山资源储量,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赞扬。其主持编制的《塞拉利昂南方省贵鲍狈驰贰贬鲍狈铁矿区地质详查报告》被评为潮喷无码免费视频局优秀地质找矿成果,获得第七届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二等奖。
二、舍小家,为大家,勇敢逆行出征几内亚
参加地质工作以来,陈冬同志出外业时间年均六个月以上,每年留给家庭的时间少之又少。每每提起,他总觉得亏欠家人太多太多,也更加感激家人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他也有年迈的老母亲需要在堂前赡养,有年幼的子女需要抚养教育。
逆行出征,彰显党员风范。2020年4月,大队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勘查项目落地,此时正值新冠疫情发展蔓延。几内亚当地缺医少药,卫生条件落后,对项目开展和人员健康极为不利,很多同事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陈冬同志却主动请缨,申请参加西芒杜项目。有同事好友劝说:“那边太危险了,何况你这么大年纪了,还是别去了吧。”然而他却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单位此时正需要我”。他给自己写下了座右铭:我是一颗螺丝钉,不管钉在哪里,都要站得稳、立得正。项目初期人手不足,他肩负起技术负责和项目经理双重责任,在白天,他排忧解难;夜深了,他挑灯夜战。同事见他辛苦,就说:“冬哥,你把工作安排下来,我们帮你分担一些吧。”他总是微笑着说:“我能行,你白天上山辛苦了,早点休息吧。”
2021年春节将至,家里传来年幼儿子生病的消息。他一边安慰妻子和孩子,一边忙着自己的工作,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起。陈冬说:“说实话,我也想家,想妻子、孩子。也感觉对家人有一些亏欠,但我是一名党员,单位和国家是我的大家,没有大家哪有小家。能参加西芒杜铁矿这样的超大型铁矿勘查项目,能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更是我的荣幸”。为减轻同事们的思乡之苦,陈冬自己出钱准备了年夜饭,和大家一起包饺子,以缓解项目人员工作压力和思乡情绪,在异国他乡享受着“家”的温馨。
舍身忘我,凸显无私无畏。项目接近尾声,项目组成员分批回国的计划也有条不紊地展开。本该是第一批回国的陈冬此时却没有选择最早离开,他一如既往地做好项目收尾工作,选择最后回国。虽然他已归乡似箭,想像着陪伴在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儿身边,但是他知道远在异国他乡长时间的野外工作,所有人都想早一天回到家乡、回到亲人的身边。此时他想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把回国的机会先留给别人,留给最需要的年轻职工,让自己留下来收尾。有同事问他:“冬哥,你怎么不申请先走呢?你是第一批过来的,而且家里还有那么多事等你处理,完全可以先走。”他只是淡淡地一笑,说:“没事,家里的事都是小事,相比于这么重要的一个项目,相比于单位的需要,这都不算什么,而且我要看着你们一个个都安全、顺利回国了,我才能放心离开。”
叁、冲在前,干在先,坚定执着坚守昆仑山
野外工作环境异常艰苦,甚至危险重重,陈冬同志总是冲在最前面。同事关心他说:“冬哥,让我们年轻人在前面,你在后面跟着就行。”他总是笑着说:“我也是年轻人,我还年轻,现在还干得动,趁年轻还得多干点儿。”他始终告诉自己要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做一个对单位乃至对社会有用的人。
冲锋在前,勇担时代之任。2022年,青海肯德可克铁矿项目即将上马,该项目是一个非典型的硅卡岩型矿床,地质条件复杂,矿种繁多,矿脉多而零乱,地质工作难度非常大。面对海拔4100米的巍巍昆仑山和渺无人烟的戈壁荒漠,年近五十的陈冬选择再次出征,担任项目负责人。出行前,家人给他提前过了五十岁的生日,祝愿他在他乡一切顺利、平安归来。昆仑山上的夏天短暂,刚一入秋,气温就降到0度以下,早上一觉醒来,睡得好吗?高反了吗?头痛了吗?冷不冷?成为陈冬他们的口头禅。下雪是很常见的事,常常是一夜醒来,岩芯箱就全部结冰,上面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给岩芯编录和劈心取样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陈冬带领大家一大早扫完雪后,把岩芯箱抬到阳光下面,待冰雪融化后再进行编录取样工作,冰冷潮湿的岩芯将手冻僵了,放在怀里暖一暖,缓解一下,继续工作。几个月的时间里,钻探进尺达5200多米,安全生产“零事故”,为大队在青海地区赢得了良好口碑,树立了公司良好形象。
安全生产,助力达产创收。陈冬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从上岗前安全培训到召开安全例会,开展日常安全检查,从地表到井下,从设计到编录采样,事事亲历亲为,冲在前面,其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过硬的技术能力赢得了甲方的高度赞扬。到目前,陈冬已经在昆仑山项目坚守了3年,他自己所言,已将灵魂溶入到这个项目,溶入到这片高原,成功推动了肯德可克铁矿增储上产。肯德可克项目也发展成为大队可持续发展的典型和开拓西北部地区市场的桥头堡,项目从原来的3900中段以下铁矿补充勘查,扩大到分割区外围铁矿详查,最后扩大到全矿区金多金属矿详查,增加合同额约1800余万元。截至2024年10月,累计探明的铁矿石资源量超过700万吨,金矿体矿石资源量亦达到160余万吨,铜矿体矿石资源量11万余吨,钴矿石总资源量10万余吨,其中,矿山增储金金属量超1.4吨,达到中型规模。
地质勘查是一个终日与高山深谷打交道的“冷门”行当,可陈冬却二十几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他对地质工作的热爱。他早已把地质报国印在心坎里,把忠诚落在实际行动上,把奉献扛在肩膀上,以脚步为笔,以大地为纸,绘制出一幅幅找矿路线图。现在的他仍然奔走在找矿报国的大道上,用自己精湛的技术和狂热的追求在国内外“找矿寻宝”,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默默的坚守着、奉献着、探索着……